
2023-09-23T11:54:03 61
在古代中国,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往往和流水不息的河流密不可分。河畔边,人们谱写了无数气势磅礴的史诗,描绘了无尽辽阔的自然景致。其中,《离骚》这篇诗歌作品便是众多优秀文艺创作之中的一份佳作。
“坎坎伐檀兮”,这一行诗的初读十分晦涩,但细读之后,不难发现其中深刻的意蕴。在我国更早期,檀木曾受到人们的极高评价。檀木自带沉香,被采作上品。坎坎伐檀乃是将多面立体的檀木根据纹路方向,以一定的方式剖开,形成均衡的扁平板。这个过程跟人类的修行达到完美境界是极有相似之处的,通过不断去糟粕取精华的过程,最终也可以达到平衡之境。
“置之河之干兮”,河水滔滔,是人生行旅的寄托。我们在自己的人生路上,也要想方设法地寻找前进的信仰和方向。在接受外部环境的刺激与挑战的同时,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。人的一生应当漫游于流水之间,体验生命中不同的阶段和节奏。思考生命的真谛和所处的位置,感悟河流般的流动、变化和适应性,决定在人生的旅途中所追求的方向,跨越失落和挫败,也因此一路成长。
血书似乎早已经沦为历史的尘埃,但为中国文化注音的实践并没有停止。学者们在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,也透过门窥主人的方式,逐渐发现《离骚》中的精髓。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渐复兴,人们对于一段时间以来的文化选择,也在逐渐进行反思。既要继承,也要创新。在不断寻求新视角的过程中,新的记识体制正在逐渐形成。
在《离骚》中,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,就像是两个互相呼应的概念,向我们阐释着人生的一些基本法则。“坎坎伐檀兮”告诉我们如何思考个体与大众的关系,同时也是一种释放潜能的方法。人们在面临挑战和困境时,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,不劳动脑筋地一往无前,就能化解困局;“置之河之干兮”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,唯有在不断取舍中找到自己适应社会的位置,才能在自我完善的过程中变得更加优越。
坎坎伐檀兮,置之河之干兮,恰恰道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。通过思考自然界法则、掌握自我优势、求得价值回报,最终在应对外部环境时,形成协调动态的人际关系。经过不断的修正和调整,我们才能达到心中的理想状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