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3-09-04T12:05:45 598
杜甫人格的修建
中国古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,因为他的诗文风格真实、深刻、直观,被后人称为“诗史上的哲人”。而杜甫人格的塑造和发扬,同样值得称道。他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力量,成就了他卓越的文学成就。
杜甫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渴望报效国家、振兴社会,这种爱国情结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。福建人林回斋曾讲到,在他与杜甫交往时,有两句话深深印在他的心里,这两句话就是“一代名节应千古”和“我志岂在荣华,为国忧患常在”,这两句话不仅显示了杜甫爱国、忧国的情怀,也启示了杜甫人格形成的基础。
杜甫在成长过程中,也经历了无数的苦难和挫折。他的父亲杜审言被贬谪,他在父亲的悲剧影响下一直饱受病痛和困苦,并终身受贬为常侍。即便这样,杜甫并没有向命运低头,他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,成为了唐代“士农工商”中的“士”。
他立志于自我提高,不断修身养性,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。在诗歌创作过程中,他经常陶冶情操、自勉精神,逐步形成了坚定的人格品质,也铸就了他高尚的师德和将来卓越的文学成就。
杜甫人格的发扬
杜甫的高尚品格,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中,更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后人。这种品格发扬的体现也让人们对杜甫佩服不已。
据史书记载,唐高宗曾命杜甫负责农桑,指定了1500户田赋,杜甫干脆利落地写下了三封《引田状》。这些状书,除了表明他正在带领群众种田之外,更体现了他正确的方法论和管理哲学。这一举措使得当时的田野变得安定,让人民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,成为他人格力量发扬的一次可贵的体现。
杜甫在《赠卫八处士》一诗中,也就他的人格和境界阐释得淋漓尽致。他说,“功盖三分国,名成八阵图;江流石不转,遗恨失吞吴。”他置身于历史长河之中,看到人生希望归于破灭,但他并没有放弃希望和信仰,而是在文化和书法之中寻找到真正的安慰和撑持。这种追求高尚情操、唤醒人类精神的价值观,在杜甫魂魄中扎根、生长和成熟,成为了他人格力量的绽放之处。
杜甫被称为“诗史上的哲人”,主要是因为长于抒发人民群众的疾苦之声和正义的斗争之情。但其实杜甫人格比他的诗歌更为深刻、更为丰富和更为高尚。他所展现出来的世界观、哲学观和人生观,是人类文明传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。在今天这个时代,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杜甫的人格力量,强化人类文化的内在力量,推动文明和和谐的发展。